天还没亮,谢贤的窗帘已经悄悄被拉开一角。89岁的他习惯早起,坐在落地窗前让一杯温牛奶稍微冷却,安静地等天光透进香港高级小区的客厅。那个静谧的清晨,总有轻快的脚步声从厨房传来——是阿姨在熬粥。谢贤喜欢软一些的米,偏瘦的粥里,需要补充蛋白质的鸡蛋和几片小葱,营养师搭配过的,清单贴在冰箱门上。
门口,助理检查了轮椅的轮胎,再次擦拭了拐杖上温润的把手。司机早已把那辆专为谢贤定制的七座保姆车清洗并提前启动车内恒温系统,顺带检查了座椅下的便携急救包。冬天的香港不算冷,但谢贤的血液循环已大不如前,身边人做事尽量周到细致。助理始终戴着口罩,清晨家里会通风消毒——老年人的免疫力,经不起半点疏忽。只有谢贤,仿佛对这些“仪式”已有些淡然,他更在意的是那条新买的鸭舌帽是不是足够时髦,或是弄清楚女助理手里的娱乐新闻报纸是不是最新一期。
有时候,他会望着窗外细雨发呆,把牛仔外套扔在沙发上,给狄波拉打个微信,问她最近有什么年轻人餐厅好介绍。两人虽已离婚多年,但家里遇上谢霆锋生日,依旧会三人围桌齐聚,狄波拉扎着蝴蝶结发箍,笑着举杯。谢贤曾说过,“家人这件事,谁也切不断。”多年后,甚至连谢婷婷带外孙女回港,都能让他乐弯了眼,大摆全家福,外孙女轻轻靠在他怀里,他握着她的小手,像少年得宝一般满足。
近几年谢霆锋逐渐加重了对父亲的照料力度,甚至比出道初期还更亲力亲为。用演员朋友的话打趣,“谢霆锋在爸爸面前,永远像个没长大的大男孩。”私下里,谢霆锋的孝顺举动早就是圈中佳话。外界不知道的是,谢霆锋十六岁就开始替父还债,从拍戏、唱歌到投资餐饮,全都是一并操持。他给谢贤请最专业的复健师,配菜讲究热量、钠含、维生素比例,甚至引进加拿大最新的老人照护APP,左手点餐右手远程监控父亲血压。生活细节像齿轮一般咬合,转动无声又十分牢靠。
冷知识是,对于高级照护老人,香港部分私人医院甚至推出了AI助理远程提醒系统,每日自动推送服药、测体温、锻炼时间。这些技术和服务,谢贤多半都用上了。甚至连谢家的高档小区自带紧急医疗通道,社区内有医护驻守,确保每个住户突发状况都能在5分钟以内救护车到达。这样的生活保障,在香港属于极少数家庭的特权。而谢贤对这一切的态度是“多谢阿霆,有心就够。”
王菲偶尔出现在谢贤家时,气氛微妙变化。平日“天后”在舞台上的冷淡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厨房里开小玩笑,有时替谢贤按摩肩部,说句“老爷子最近气色不错。”关于张柏芝,谢贤从未避讳,“她把我的孙子带得很好。”他并不苛求形式,他要的只是家里的每个人都各安其位,彼此有所依靠。谢贤晚年对“儿媳”的认定,更多是一种责任感——孩子们幸福,晚辈健康,这比豪门戏码来得更有分量。
重提那些浮光掠影的往昔,谢贤在镁光灯下的形象总是带着一点电影感。他出道时,香港影坛尚处黄金时代。谢贤的西装、墨镜,常年盘踞报纸头条,那些风流传闻仿佛被他一身硬朗气质消解。人到中年,债务危机不过是人生台词里的一句插曲,他自己熬咖啡,甩掉旧账本,下定决心进军内地影市,拍摄上百部电视剧。老友曾揶揄,“四哥没什么怕的,就是不怕老。”
至于自己的人生哲学,谢贤很少高谈阔论,桌上总放着一张泛黄的相片:他和母亲同框,背后是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湾仔。“与其等人孝顺,不如自己要得起尊严。”这是他一直信奉的小道理。从不与子孙计较,大事糊涂,小事清楚,家中琐事一一过眼烟云。
谢贤的居家生活依旧有老派的讲究。每天清晨背英文报,晚饭后会花几十分钟做松弛体操,专业康复人员编排的课程,预防肌肉退化。业余时间,老朋友聚会总免不了麻将局或者牌局。喜欢用曾祖父的玉烟嘴抽一根烟,慢慢品,遇上谢霆锋晚归还会打趣一句“拍戏又这么晚,别累坏了身子。”
这样的晚年,没有悬殊的距离感。豪门家庭的喧嚣和旁观者的艳羡之外,谢贤更像街头巷尾的长者,关心家常、留心健康,也时常念叨儿女的事情。他追求新潮,却守着一份老派原则,那种云淡风轻下的固执,让生活里哪怕再多纷争,也能自成气象。
四哥一生喜欢用自己的人生去诠释“潇洒”二字。走到耄耋之年,这份潇洒终于被孩子们细致的陪伴照亮,交织进每一个朴素的日常。他始终相信,最要紧的是那句:“活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老人远望天色,阳台上的微风吹动了窗帘。远处传来谢霆锋的笑声,家里又热闹了起来。那一刻,时光像在房间里凝成了烟火气,留给人的,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温柔。
热丰网-a股加杠杆-今日配资-配资股票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