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洛杉矶港,起重机连轴转,352.8吨中国稀土磁体如潮水般涌入美国,比上个月猛增了近七倍。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企业总算松了口气,可还没高兴几天,美方又变卦加码——“想要芯片?先别急着签协议,把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钱转给我们!”这场“稀土换芯片”的大戏,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中美伦敦马拉松谈判表面看是技术产品互通,其实背后暗流涌动。双方约定中国放开6个月民用稀土出口,美国则部分解除对华高端芯片、航空发动机等限制。这一举措让英伟达H20等AI芯片有望进入中国市场,但涉及国防核心的铽、镝等重稀土依然被严控,每批都打上“禁止军用”追踪标签。
可刚落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立刻抛出新条件:“必须减少从俄伊进口石油,多买我们的!”这番话里头藏着三层算盘:
第一,是想切断俄罗斯和伊朗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毕竟俄军费四成靠卖油,伊朗外汇九成都靠能源,中国订单一撤,两国压力山大。
第二,是自家页岩气巨头库存堆积如山,不找人接盘就得血本无归。
第三,则是典型离间计,让中国在传统伙伴之间选边站队。
不过,这些算盘真能打响吗?事实未必如此简单。
数据显示,一架F-35战斗机需要417公斤稀土,一艘核潜艇消耗4.2吨。而当今年4月我国对七类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时,美国福特汽车生产线直接停摆,洛克希德·马丁导弹部件告急。本想自力更生,美防部紧急砸钱扶持MP Materials,可其年产仅1000吨钕铁硼磁体,还不到我国1%的水平。这说明什么?关键环节还得仰仗中国供应链。
但别忘了,这份优势也不是没有代价。包头矿区每采1吨稀土,就会留下2000吨带放射性的废料,要花几十年甚至百亿美元才能修复生态。今年5月,我国出台全球最严环保标准,使国际价格一下子涨了两成多,而美国试图在澳大利亚建链,却因为当地环保法规成本比国内高出30%。
眼下距离8月12日关税缓冲期截止只剩19天,美方表面说“不急”,实际上是在拖延施压。但数据不会说谎:关税战让美通胀飙升——星巴克咖啡贵了2美元、亚马逊商品均价涨三成、西雅图港五月零货船到港创纪录。这种局面对谁都不是好事。
再看离间计效果如何?其实并不理想。面对石油换筹码,中俄伊反应很一致:俄罗斯加快建设直通新疆的新输油管道;伊朗驻华大使公开表示“中国从未违约”;非洲原油通过丝路电商平台销往国内,每天新增订单超过4万笔。一张全新的全球供应网络正在悄然崛起,把旧秩序撕开一道裂缝。
回到投资层面,有哪些值得普通家庭关注和操作的地方?
建议一,“分散配置资源股”:虽然短期内资源品价格波动剧烈,但单押某一种风险极大。不妨将资金分散投向不同类型的大宗商品ETF,比如同时布局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与传统能源板块,以降低单点风险。
建议二,“关注绿色科技赛道”:随着全球环保标准趋严,下游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高效冶炼设备等行业迎来政策红利窗口,可以重点跟踪龙头企业财报变化,把握成长机会。
建议三,“警惕贸易摩擦反复”:进出口相关企业或基金受政策影响明显,应密切留意官方公告及海外动态,对涉外资产适度减仓或设置止损位,以规避突发事件带来的净值波动风险。
不少人以为“通胀来了就该满仓资源股”,其实忽略了一点:供需错配才是决定行情主因。如果上下游需求疲软,即便原材料涨价,也难保相关公司盈利同步增长,更何况监管政策随时可能翻脸。所以盲目追热点,只会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说到底,中美之间这一轮围绕资源、科技与金融的话语权争夺,不只是桌上的讨价还价,更是一场产业升级与地缘格局的大洗牌。当所有筹码都摆上台面,你认为谁会真正掌控主动权,又是谁在为过去固有认知埋单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审慎决策。
#跃见2025#
热丰网-a股加杠杆-今日配资-配资股票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